我国加入WTO已经半年了,国外粮食大量涌进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激烈市场竞争即将展开,对粮食经营有哪些影响,粮食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怎样运用现代经济工具——期货交易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是每个粮食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加入WTO对我国粮食经营的影响
从长远看,加入WYO为我国粮食生产与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粮食交易和保护自己,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入世不仅只是打开了大门,更是推倒了围墙,给我国粮食经营带来的影响是严峻的:
1、品种间的紧缺断挡和积压抛售,将引起市场粮价的频繁波动。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取消非关税限制措施,实行关税配额管理:2002年粮食(小麦、大米、玉米)的进口配额量为1830。8万吨,2004年后为2215。6万吨;植物油(豆油、棕榈油、菜籽油)2002年的配额量为579。69万吨,到2004年为799。8万吨,2006年后取消配额,开放市场;大豆执行现行关税3%,不采取关税配额管理。我国粮食净进口高峰是1995年的1967万吨。如果将今年的配额量全部变为实际进口,这无疑是在很大程度上对外开放了市场。
从国内看,一方面多年来粮食供大于求,截至2001年末全国粮食总库存2。35亿吨,粮仓暴满,大多数集中在主产区,积压三年以上的粮食占相当比重;另一方面入世后为了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今年大多数省市已基本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放手让农民自行调整种植结构,自新粮上市起取消保护价收购,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让多种经济成份经营粮食。
虽然关税配额只是一种进口机会,不等于我国一定要实际进口配额规定的数量,实际进口数量最终要由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比较水平决定。为了国内粮食安全,国家也会采取某些限制措施,例如对配额外进口的粮食加倍征收高税率,和今年初国家颁布《农产品转基因条例实施细则》对进口大豆进行限制等。但必须看到,WTO中发达的粮食出口国家为了扩大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获取出口利润,在我国粮食进口配额内将会尽量扩大数量,配额外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冲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涌进来。再加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自负盈亏以后,只要国际市场粮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有利可图,就会尽量将配额变成实际进口。
这些情况说明:加入WTO后我国粮食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会继续存在;进口粮食的集中到货压港与逾期到岸;各国政府间的限制与反限制;进出口商间的利益计较与商务纠纷;以及农民脱离市场的盲目生产与多渠道相互间的市场竞争等,都会随时造成粮食品种间的紧缺断挡或积压抛售,进而引起粮食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这对粮食现货经营是极不利的。今年由于“转基因条例”实施,进口大豆一度断挡,5月大豆现货价格猛涨到2100元/吨以上,每吨上涨达200元以上,许多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单位到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大豆交割达76。5万吨,就是很好的说明。
2、进口粮油的价格难以控制。近些年国内粮食优质品种的生产有了明显的增长,但由于受土地资源和生产方式的约束,我国的粮食和大豆、油料、棉花,生产成本高,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价格不具备竞争优势。
小麦:目前国产小麦大多数都是三等普通小麦,百元产值成本为98。15元,比美国的高出57%,在质量上与美麦、加麦差距较大。
大豆:与美国、巴西及阿根廷比较,我国大豆单产低,含油率比国外相差2—3%,质量参差不齐,供货不稳定。进口实行单一关税管理,没有数量限制,将主要由质量、价格制约。
玉米:同国外玉米质高价低相比,没有竞争力,今年进口450万吨玉米配额已经启动,配额中国营粮企的比例将逐年减少,加上今后不能进行出口补贴,东北主产区的玉米很可能出现“南运受阻,北出受堵”的现象,面临的压力较大。
稻米:产量占世界第一,但胶质率、口感、生产成本仍比不上国外大米,洋米洋面受到市民喜欢,在南方稻米主产地区尤为明显。
油料:我国主要油料(油菜籽、棉籽、芝麻、花生、油茶)单产低,成本高,没有竞争力。
由于国内粮油无力竞争,对进口粮油的价格就难以制约,一遇天气变化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价格就会大起大落,一些必须使用进口粮油的企业和用粮单位,在现货市场上将受到巨额损失。
3、对内对外放开,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必然增大,粮食企业的正常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加入WTO的实质就是按照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律参入国际竞争。我国原定在201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将要求在2006年以前基本完成体制接轨与政策法规调整,即在2—4年内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与农业服务有关的合营企业和仓储服务企业。粮食是农业中最大的产品,必将由目前的基本开放(如湖北今年还保留着17个市县按保护价收购中稻谷,其他市县和其他品种放开)转变为全方位放开所有粮食品种的价格管制和打破国营企业垄断粮食的购销体制,建立主体多元的粮食流通新的市场体系。不仅国内多种经济成份可以经营粮食购销、加工、储藏,外资也可以进来合作经营粮食业务。面对对内对外开放的提前到来即价格管制的不断消除和统一市场的日益形成,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波动将愈加表面化、经常化、扩大化;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些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粮食企业必须寻求规避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
二、粮食企业运用期市应对入世是发展和壮大自已的重要举措
面对严峻的价格风险和市场竞争,国有粮食企业在入世后短暂的过渡期内,抓紧熟悉和运用国际现代经济工具—期货交易,是粮食企业回避市场风险,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和保护正常收益,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举措。
1、消除对期货市场的误解。我国期货市场从1990年开始起
步,当时由于“监管缺位”和“制度缺位”,全国一下子冒出10多家连同地下共50多家期货交易所(全世界还不到100家);期货经纪公司更是鱼龙混杂达到1000多家,使我国的期货市场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出现期、现脱节,价格扭曲,在交易交割中引发了红小豆、国债、胶合板等多起事件,使有些交易者一夜暴富或一夜赔光,许多人“谈期色变”,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1993年起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了长达6年的清理整顿,将交易所保留至上海、郑州、大连三家,期货经纪公司保留至180家,期货品种保留至12个;制定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并又修订了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从业人员等4个管理办法和交易交割细则;成立了期货业协会“三级管理模式”和从业人员监管自律办法以及涨停板制度、客户资金封闭运行办法;增加科技投入,开通网上、远程交易等,使市场经济的“三公”原则和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交易秩序得到规范,风险得到控制,期货市场的春天又来了。2001年全国期市交易量1。2手,交易额3亿元,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今年1—5月全国交易量继续较大幅度上扬,国家准备再推出石油、白糖、股指、玉米等新的期货品种和政策。形势的发展已清楚表明:中国期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
2、再认识期货市场的特有作用。
期货市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和发现未来价格的功能 ,是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工具;它的标准化合约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有严格的规定,能促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它完善的保证金和交易结算制度是解决现货交易资金难回收、商品质量难保证的有效途径;它空买空卖的双向交易和T+O方式,又是投机者套利的好机会。总之,把期货交易机制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利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此,国外发达国家特别重视企业是否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把它作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银行在给企业贷款之前,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已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并作为优先提供贷款的条件之一。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利用期货、现货配套经营的做法已是轻车熟路、十分普遍。美国全国期货一天的交易量相当我国一年的交易量,即使出现“9。11”事件,美国芝加哥商业、期权、期货三个交易所的期货交易量比上年同期仍增长40%以上。可见企业参入期货之广泛和期货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重要。纵观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不是普遍运用期货交易的,曾被称为亚洲经济四小虎的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企业也是普遍运用期货交易的。所以不少发达国家政界要人和经济权威说:期货是企业规避风险、发展壮大自已必不可少的现代经济工具,在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功不可没,起了巨大作用。我国入世了,国家从发展战略出发,正鼓励我国期货市场在进一步发展现有商品期货的基础上,向金融期货、期货期权快速规范发展。
3、粮食企业参入期货前景广阔。
国际期货始于商品期货,商品期货始于农产品,农产品期货始于粮食。因为粮食是现货市场中交易最充分、数量最大的。美国的粮食期货由中间层的粮食贸易商和仓储企业连接着广大农民,在任何一个粮仓,都可以看到期货市场随时变化的报价,这些流通企业一手连着农民,一手连着市场,是期货市场幅射到农民的中介组织。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和交易的大国,粮食期货交易已在我国期货市场中承担起支撑力量。在现有6个期货交易品种中,就有小麦、大豆、豆粕3个粮食类品种。比如大连交易所的大豆期货成交量2001年为9077。9万手,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量的75。36%,成为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中心,大豆期货价格已成为全国大豆市场的权威价格和左右国际大豆市场的最重要的价格信息之一。这说明我国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已得到很好的发挥。
黑龙江农垦集团、华农集团2000年以来抓住未来大豆期价高于现价的行情,一面在大连交易所做空,卖出大豆合约,套期保值,一面在播种前同农户签订定价收购合同,既锁定了自己的利润,又对指导农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粮食储运公司从1993年郑州交易所推出小麦期货交易起,就一直在期货市场进行小麦轮库期、现套保和购销期、现套保,富有成效,在卖粮难、买粮难交替出现的市场竞争中,较好地锁定了利润,规避了市场风险,企业总资产逐年增长到5。04亿元,成为河南运通股份的控股股东。河南周口味精厂每年需消费小麦200万吨,该厂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使味精生产成本稳定,而且减少采购队伍四、五十人,一年节省开支几百万元。上海市部分粮油加工厂运用期货套期保值,他们认为既锁定了成本利润,又可以定时、定价、定质、定点地采购和交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现货交易中由于环节多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和腐败现象。湖北部分主产大米的市县粮贸公司,在连续几年卖粮难、库存积压、现货市场价格低的情况下,1995年利用期货与现货的“基差”,在广州、上海两个交易所做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80多万吨,到1996年初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近4000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浙江省粮食总公司1994年利用大米优势,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成为浙江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成功范例等。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和交易者出现过较大亏损,主要是当时的“监控缺位”和操作不慎造成的。现在,经过整顿后的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国家将先后增开玉米、稻米、油菜籽、豆油、棉花等粮食类新品种,加上国有粮食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粮食从业人员的市场化运作观念的日益形成,以及订单农业的推广,相信在加入WTO后,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单位运用期货的前景一定广阔。
三、粮食企业运用期货的措施
期货市场是回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现代经济工具,粮食企业应如何利用这一工具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呢?回顾十年来期货市场的经验与教训,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建立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企业经济实体
建立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内在要求。今后的粮食企业不再有国有与非国有的区别(国家粮食储备公司除外),而是个体、股份、合资的多元经济实体,目前绝大多数粮食企业都已走上或正在走上这条道路。这正是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必备条件。每个粮食企业都面临着选择经营形式,要么充当某个环节的中介或全程性中介,要么做粮食代理商、经销商、加工商或与农民连成一体的经济合作组织、粮食贸易专业组织,象黑龙江农垦集团、湖南金健米业那样,建立生产基地和产销网络,一方面同农民实行包括价格在内的真正的订单农业,使自己在粮食现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或经营粮食的优势,将现货与期货结合起来,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现货经营中的风险,使企业得以锁定成本和利润。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来看,国内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转化贸易商,包括出现吸收社会多元主体、多元资本甚至外资的综合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会主动积极地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粮食企业若不抢先进入期货市场积累经验,到时候将很难成为他们的对手。
2、正确认识与处理期货交易的盈与亏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禁锢,有些人不区分期货交易的目的去看待期货的盈与亏,认为期货与现货一样,只能盈不能亏,这是错误的;有些领导一听盈利哈哈笑,一听亏损吓一跳,把企业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正常亏损视为一种罪过或过错,打击了企业运用期货的积极性;而对现货经营中因市场价格变化产生的亏损、货卖不出去积压降价的亏损,则习以为常。期货的盈与亏,因交易目的不同而区别。
做投机的,盈与亏是直观的。在期市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竞买竞卖,期市价格随时都在变化,交易者笔笔都盈利的常胜将军是没有的。要按年度算帐,盈亏相抵是盈利,就是赢家。
做套期保值的,盈与亏则要与现货交易的盈与亏综合起来,只要实现了期、现盈亏相抵,就是达到了保值的目的。所以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可以有盈,也可以有亏,盈与亏都是为达到现货交易保值的目的,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应将期、现盈亏相抵综合后进行报告。
3、注重期货交易的技巧
期货交易具有回避现货交易价格风险和发现未来价格的功能,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避风港,这并不是说期货市场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市场。期货市场受政策面、基本面的影响较大,如政治经济形势、对外经贸政策,国际战争、突发事件,气候、增减产、现货价格、库存量、进出口量等,都会影响期市价格的客观涨跌,而且情况千变万化,既有行情的周期性,又不会有不变的规律。加上期市上人人都想赚钱,又增加了影响期市价格客观涨跌的主观因素。因此,不论是投机的,还是套保的,都要注重研究期货交易的技巧。如在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行情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何品种和何交易方向,何时下单建立交易头寸,何时了结出局,当行情对所持头寸不利时如何处理等,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般来讲,做套保的在选定交易品种和方向后就不要轻易去做投机,这样有利规避糸统性风险。但如果期市价格上涨的速度明显高于现货价格时,就可在期市上平仓了结保值合约,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不论做投机还是做套保,如同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期货交易中没有人不被套的。有的人很会解套。有的人被套后一怕平了仓又涨回去,化不来;二想反正迟早能涨回来,等着不割肉;三盼天降奇迹为我解套,以致越套越深,出现不可沽量的损失。所以有一句话叫作会赚钱的是徒弟,会解套的才是师父。其实技巧很简单,就是要设好止损,一般控制在10—20%的价位,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4、严谨操作,不可放任
同任何市场一样,期市也是有风险的。期市的风险源于保证金的杠杆作用,使得单位(每吨)价格波动带来的资金盈亏比例相对较大;合约到期交割的时效限制,使多空双方没有无限期的时间应对风险而面临相同的盈亏概率。如果判断正确,方向对头,盈利是丰厚的;否则损失会是惨重的。因此既要充分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学会使用这个避险工具,又要对期市的风险做好心理准备和足够的承受能力。在具体操作上,要注重寻找确认每一阶段的行情走势,不要受行情的波动而跟涨杀跌。要适当控制仓位,不论资金多或少,都不要满仓操作,要留有余地。不要急燥,更不要逆市而动地与市场睹。要冷静分析,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这些,就一定能成为期货市场上的大蠃家。
湖北楚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地处粮食主产区,对主产区的粮食企业感情笃深。多年来,既看到部分企业积极参入期货交易,运用期、现配套经营,较好地获取了正常收益;又耳闻目睹一些企业因遇现货市场粮价上涨或下跌的价格风险、上当受骗或长期收不回资金的信用风险、商品被强行扣量降价或质量难保证的商务风险,这些都给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被迫兼并、破产;由于现货市场经营不规范,有的搞暗箱操作,造成滋生腐败,使企业领导受到党纪处分,甚至有的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实,何止粮食企业如此,其他如石油、有色金属、建材、高新技术设备、金融等行业都一样。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检查,吃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运用期货交易——这个现代经济工具去规避现货经营中的风险。入世了,本文意在给粮食企业和其它行业的企业家们一个提示:虽然不能把涌进国门的各种进口商品和外资视为洪水猛兽,但若不再抓紧进入期市套保或套利,今后还有可能吃大亏、上大当。我们衷心希望所有企业和企业领导,在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潮中,顺应潮流趋势,抓紧学会和运用现代经济工具——期货交易,有效地规避风险,保护正当利益,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作者:湖北楚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映斌
二0 0二年六月二十七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