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学院
   为什么要做期货
   期货交易概述
   期货市场功能
   期货交易入门
   期货风险控制
   期货套期保值
   期货投机套利
   期货分析方法
   期货法律法规
   国外期货交易所
   期货度量衡换算
   常见问题解答
   开户流程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分析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分析

1. 豆粕供给因素分析

  豆粕生产和消费情况、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情况已经作了介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

  豆粕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b、当期生产量。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c、豆粕的进口量。我国即将加入WTO,豆粕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豆粕进口国,国际市场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应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国际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美国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国,每周四美国农业部发布出口销售报告(U.S. Export Sales Reports),其中有美国豆粕出口数据,包括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数据,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分析豆粕供求情况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储存时间较短。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

  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此外,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还有:国内大豆加工能力,替代品(如其他饼粕、玉米等)的相对生产成本等。

  2. 豆粕需求因素分析

  豆粕需求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a、国内消费量。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影响豆粕国内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国内饲料工业发展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鼓励饲料工业发展的政策等。

  b、出口量。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反之,出口减少会增加国内供应量。目前,我国豆粕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没有豆粕出口的情况。

  c、期末商品结存量。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由于豆粕的存储时间较短,期末结存量数据对豆粕价格影响较小。

  豆粕需求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变化,亚洲国家的消费者食用禽肉、猪肉较多,养殖业、饲料业比较发达,对豆粕的需求量较大。亚洲国家的经济景气状况对豆粕的需求有较大的影响,经济不景气,亚洲地区的进口量就少;经济复苏、增长,豆粕进口量就会增加。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3.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

  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以3月中旬的油脂厂压榨为例分析,东北地区豆油出厂价格为5500元/吨,按照14.5%的出油率计算,每吨大豆的出油价值798元。3月中旬,东北地区豆粕价格稳定在1750元/吨的价位。按照83%的出粕率计算,每吨大豆的豆粕价值达到1453元。由此可见,目前东北地区大豆的压榨效益已下跌至100元/吨,较1999年同期大为减少,而且这一压榨效益还没有考虑每吨大豆170-180元的压榨费用。因此,此时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榨油厂的效益状况已相当艰难(见表5-1)相对而言,同期进口大豆的压榨效益比国产大豆的要高,这是因为进口大豆的出油率高。

表5-1 2000年3月16日大豆压榨收益状况
项 目
单 位
主产区大豆①
主销区大豆②
进口大豆
二级豆油价格
元/吨
5500
5800
5800
每吨大豆出油量
公斤
145
145
180
每吨大豆出油值
798
841
1044
三等豆粕价格
元/吨
1750
1900
1900
每吨大豆出粕量
公斤
830
830
800
每吨大豆出粕值
1453
1577
1520
每吨油粕总产值
2250
2418
2564
三等黄大豆价格
元/吨
2150
2250
2350
大豆压榨效益
元/吨
100
168
214
注①:本栏所用的价格均为黑龙江市场价格。
注②:本栏中用的价格均为中国华北地区市场价格,大豆原料均来自黑龙江。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油料市场信息周报》2000年第9期。

4. 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5. 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豆粕进出口贸易非常活跃,进口豆粕占国内消费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豆粕价格(特别是CBOT豆粕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已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近年来,国际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1997年CBOT豆粕期货价格的最高价为300美元/短吨,2000年1月份豆粕价格已降至160-170美元/短吨。

  目前饲料用豆粕的质量标准执行国标GB10380-89。进口豆粕的品质均一性好,进口豆粕按国标定级后,一般除粗纤维指标只能符合国标三级标准外,其它指标都能达到国标二级以上要求。

  由于运输时间长,进口豆粕的新鲜度一般比国产豆粕的差,赖氨酸等指标比国产豆粕稍低一些,因此,在现货贸易中,进口豆粕的价格比国产豆粕要低大约100元/吨左右。

  由于进口豆粕到货量大且比较集中(一般每船3至5万吨),所以,每次货船进港都会造成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当地豆粕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6.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1995年国家下调了豆粕的进口关税,关税率为5%,增值税为13%。国家支持豆粕的进出口贸易,对进出口权及进出口量完全放开。由于96至97年间国内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许多有进出口权的企业都从事豆粕进口买卖,促成了豆粕国内外市场快速接轨,国内豆粕价格也迅速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有一个时期,国家对于饲料生产发展一直实行扶持政策,进口饲料免征增殖税,进口豆粕也享受此优惠政策,仅征收5%的关税,增殖税免征。这一政策导致1997-1998年我国的豆粕进口量猛增,豆粕价格快速下跌。

  1999年7月,国家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豆粕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低位企稳后,大幅反弹。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播种的选择。如近几年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加大对大豆的播种,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如国家鼓励饲料行业及养殖业的发展直接扩大了对豆粕的需求等。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国家进出口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粕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如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豆粕关税进行调整,使得国内豆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促进我国豆粕的出口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近几年,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出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食品政策的实施,对养殖业及豆粕的需求影响都是非常直接的。

7. 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WTO的规则要求,我国将向外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从现在的国内外农产品比价关系来看,我国的多数农产品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入关以后,国际市场上廉价质优的农产品将涌入国内,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但是,由于国家一直采取鼓励发展饲料生产,对豆粕实行放开经营的政策,豆粕的进口贸易不受任何的限制。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农业协议》,中国豆粕的进口关税将保持现有的5%不变。因此,加入WTO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实际影响很小,对交易者的心理影响较大。

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走势

  近几年豆粕的现货价格巨幅波动,可以简单分为上涨和下跌两个阶段。

  (一)从1994年到1997年上半年是豆粕价格上涨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94年的1800元/吨起步,至1997年上半年达到最高点3100元/吨。1995-1996年,受需求影响,国内豆粕市场价格上涨较快,由2260元/吨增加到3030元/吨,涨幅达34%,说明当时国内豆粕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996-1997年,豆粕价格高位运行,在2990-3080元/吨间变化,总体波动不大,表明在大量进口的调节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这一时期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1. 市场需求的扩大也是拉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1993-1996年间,我国的养殖业迅猛发展,猪肉、禽肉和禽蛋产量均大幅度增加,1996年猪肉、禽肉和禽蛋的产量分别比1993年增涨41%、292%和57%。养殖业的发展不断增大饲料业对蛋白粕等原料的需求,拉动了国内豆粕价格的上涨。

  2. 大豆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造成的供给量下降。由于国内大豆供应存在缺口,大豆价格上涨,豆粕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人们对肉蛋类需求不断上升,饲料业规模迅速扩大,豆粕的供应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豆粕供应量的不足,导致豆粕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油脂厂加工大豆的目的不是生产大豆油,而是为了生产豆粕,把豆油当成了副产品。

  (二)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进入第二阶段,其特征是价格一路下跌。

  自1997年9月末、10月初新豆入市后,大豆和豆粕的市场价格开始回落,因这种回落是符合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的,而且降幅很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进入1998年后,市场价格下跌的速度加快,到1998年6月份时,市场上豆粕的价格已经跌落到1871元/吨,比1997年末下跌了33.4%。此后,价格进一步跌落,到1999年3月时,价格已跌到1570元/吨,比上年同期下跌36%,比1997年3月下跌46% 。

  这一时期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1. 市场上大豆和豆粕的供给量大幅增加。1997年,我国的大豆产量为历史第三高产年,同年 279万吨的大豆进口量是历年的最高水平, 1997年国内大豆的供给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1733万吨,比1996年增加了22.6%。同时,1997年我国豆粕的净进口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为345万吨。1998年的净进口达到 373万吨的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产量的增长和进口量的增加改变了国内的供求格局,不断增大的供给打压了市场价格。

  2.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养殖业在经历了1996--1997年的风光后,效益开始大滑坡。从1998年春节开始,市场上生猪类和禽蛋价格一路下跌。养殖业户为了减少损失,开始削减饲养量。饲养业的滑坡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造成豆粕滞销。根据农业部的统计,1998年专用配合饲料的产量为5500万吨,仅比上年增加了27万吨。

  3. 由于1996年至1997年国内的豆粕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上豆粕俏销,使大量的投机商通过各种渠道大批量进口豆粕,从而赚得价差利润,最终导致盲目进口,供给大于需求。随着1997年大豆的丰收,豆油价格上涨,豆粕价格开始回落,1997年下半年形成单边势,使豆粕的现货市场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