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华尔街写真>>

                
[美]希拉里·戴维斯 著 曹德俊 付涛 肖荣 张放 译

 

第六章 三位巨星(下)
 
  1971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开始松动。利相信,总有一天这个体系会寿终正寝。他宣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成立一个有7种外汇的期货市场。1972年,国际货币市场正式投入运行。利奥的推销工作在于向整个国际社会证明:金融期货市场能有效地降低外汇交易风险,对任何从事外贸或外汇业务的机构个人都有价值。
 
  这个新市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期货产业的开始。该市场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是在1976年,当时墨西哥政府让比索贬值32%。人们无法计算出比索的远期汇率,只能去求助国际货币市场,因为只有这个市场还在交易,还在报价。利奥认为这次事件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认为从那天起,外汇期货市场才开始大踏步前
  进。我们的交易所成为当代期货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
  力量,领导着市场变革的方向,今天仍然如此。
 
  利奥创立的第二个新市场是基于90天的国债收益与100%的差额的指数,它是收益曲线亏损的基准。指数点的作用表现在投资者能用它防范利率变动风险。国际货币市场的政府债券合同于1976年1月上市,这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了两个市场——外汇期货与利率期货。1981年又新辟了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金融期货的出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向海外扩张业务时更安全,收益更有保障。1982年,S&P标准普尔500指数又粉墨登场。
 
  科技的发展使电子交易有了可能性。利奥·梅拉梅德认为这将是他的交易所附加价值的新源泉。于是,在198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创了全球交易所(GLOBEx)。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营业时间以外24小时通过计算机交易的期货交易所,该系统的出现带动了其他交易所蜂拥效法。他们纷纷建立了类似的电子交易系统,在世界范围推动着人们对电子交易的接受与参与。在利奥25年的苦心经营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期货交易市场。
 
  然而,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也开始发出责难:他们认为金融期货交易形同赌博,瞬间输赢巨大。利奥不这么认为。他对我讲述了为什么金融期货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这种机制在农产品与非金融交易中早就存在了。
 
  它使生产者能套期保值,防范风险。这样他们就能最
  有效、最科学地利用资本扩大经营。对于金融业而
  言,这种机制哪怕不一定特别有效,至少也能起到相
  同的作用。
 
  这种机制给公司财务主管,各种金融机构的经理
  们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金融工具,使他们能在利率、币
  值,以及其他各种金融活动的动荡变化之中立于不败
  之地。这些风险无时不在,无一不最终影响到公司的
  利益。他们唯一的防范之法就是参加金融工具交易,
  不管是在期货市场还是涉足柜台交易。
 
  这些交易对公众也带来好处,因为它能降低税
  收。比方说,若你能使公司盈利增加,这些收入最终
  会导致工资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人们在日常经济生
  活中对政府的依赖就会减少。
 
  利奥·梅拉梅德从一名交易商起家,他认为他这一生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我最初在交易席当交易员,我所知道的就是对涌
  向交易席的一切买卖单做出反应。我能从周围人群的
  眼神中察觉到他们的恐惧与贪婪,再想法击败他们。
 
  当然,我对市场的大方向还是略知一二,然而,市场
  方向常常被行情的瞬间突变打乱,被大量的买进卖出
  活动打乱。在市场的涨落中,在买单与卖单的涌进涌
  出中,我还是试看逐步加大交易量,我是一名优秀的
  交易员,挣了不少钱。
 
  后来,我开始从事交易所的行政管理工作,离开
  了交易席。这是我的第一次大转折,我不能站在交易
  席里了。我必须学会远离大厅进行交易,在办公室
  里,在会议室里,甚至是在大厅,但却不在交易席中
  做买卖,我必须学会用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工作。我
  必须对市场走向有更清晰、更坚定的认识,而不是被
  小幅波动所左右。我不能再象现场的交易员那样身临
  其境地体察行情变化。我得从事长线大宗买卖,我的
  依据是市场的重大的根本性的发展。从更大的意义上
  讲,我更需注意头寸,而不仅仅是日常的交易活动。
 
  这是在1971年。我是从60年代初开始干交易的。10
  年后,我必须有所转变,因为我开始管理整个交易所
  了。
 
  这的确是很困难的转变。我不能再靠当年在交易
  现场的感觉了,不能再只依靠别的交易员的眼神了。
 
  真是很难。事实上,我花了一年才学会该怎样远离交
  易席进行交易。
 
  大约10至12年之后,我又面临一次大转变,那
  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我当时已相当忙,交易所的发展
  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们是世界级的交易所。我基
  本上天天都不在交易大厅。于是我得学会跟显示屏上
  的数字和资讯打交道。这不是一个很困难的转变。
 
  我的耳边不再有噪声,面前仅有一个不变的屏
  幕,上面的价格变化和信息流动时刻不停。大约一年
  以后,我才有了一点感觉,我能凭上面的数字作出判
  断,不再靠声音吃饭,我靠的是信息。我更依赖于屏
  幕上的们位变化。今天,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交
  易,我能变,我想别的交易员也能更新他们的技能。
 
  利奥曾就金融期货摘过讲座,他引用了圣经中约瑟夫告诉埃及法老收储7年的丰粮以应付7年之荒的故事。美国的农物主就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们用期货合同来防范来年的丰收造成价格大跌、欠收引起粮价狂涨的局面。现在,我们着眼于未来,想像期货还能包括什么东西进去?会不会有电力、住房、保险,或是饮用水期货合同的出现?
 
  在利奥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这个新环境里不到一年,一种新颖的电子——迷你型S&P期货期权合同引进了。合同标的5万美元,保证金仅为2100美元,可在互联网上让投资者购 得。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它第一次使小投资者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进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随着电子——迷你型S&P合同的开发, 我们又
  成为了期货业的先驱。领导着这个行业迈向激动人心
  的自由的天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最复杂的电子交
  易系统同互联网相联,同时又保留了大额叫卖方式的
  效率,从而把各种交易方式的精华带入股票期货市
  场。
 
  这种新的投资形式不仅会使市场实现民主化,同时也使电子交易走进了交易大厅。新一代精通电话的金融投资者将用Email代替书信,成为使用互联网提供的电子交易媒介的最大用户。他们可以先在网上的模拟交易程序上进行操练,然后再进入新合同买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网址主员上有现场报价,并且提供教材。喜欢电脑化交易的交易大厅交易席的交易员也能进入电子一迷你型交易席进行合同电子交易。人们预计,这两大类型的交易员将创造市场流动性的基础。
 
  利奥·梅拉梅德的故事尚未结束,相反还在延续。最近,他被任命为最高掌权者,不仅能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走向,还能影响他深爱着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作为董事会终身顾问,利奥将一如既往投身于交易方式的推陈出新。请记住,他爱好写作,不仅写科幻小说,更在书写历史。
 
  汤姆·斯特劳斯评迈克尔·米尔肯:
 
  米尔肯被判有罪,我以为真是太遗憾了。在我看来,米尔肯对于现代金融业的影响,比今天任何一个人都大。滑稽的是,他总是在冒险。米尔肯认为,按资产负债比例借钱最符合他人的利益。当时的垃圾债券就是这样存在的。
 
  克里斯·安德森这样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当米尔肯还在做债
  券时,发现债券的大买主是美国那些最富有的家族,
  那些最聪明的人。于是他也开始干起这一行来,成为
  引人注目的对象。这些债券都是高回报信贷,自古代
  两河流域时代起就没有听说过这么高的回报。问题在
  于,谁能理解这些交易?谁认真研究过这些交易?谁
  最能承担这些风险?是那些有钱人,而不是大基金,
  也不是什么保险公司。
 
  斯坦利·肖普科恩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我对米尔肯做生意的方法不敢苟同,但这并不能
  抹煞这样一个事实:他开发了一些了不起的金融产
  品。他使许多公司明白:只赢不输是可能的,拥有这
  些金融产品就能赚大钱。他是金融业中很重要的人
  物。但我认为他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妥。一旦你试图控
  制市场,你就有麻烦了。米尔肯是个创新者,我们需
  要这种人。
 
  一位名叫安的女士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那时我并不在他的业务圈子内,只是与在他的圈
  子里的人一道工作过, 因此也遭到盘问,真是倒霉。
 
  政府官员在调查时使用了恐吓战术。我那时正在休
  假,他们找上门来,是两个税务局和证监会的官员。
 
  我对事情一无所知。他们留下了名片,叫我给他们打
  电话。你栽了筋斗了。这些人就要我讲我离职的那家
  公司的一些交易问题。我也没想那么多。我到了他们
  那儿,很快我就发现他们真正想问些什么了。真让人
  害怕。他们对每个人都采用恐吓战术,他们盘问了我
  三年,也不给你讲什么肘候是个头。一年半后,这些
  人又来找我。我什么错事都没干,真让人搞不懂。当
  米尔肯刑满释放后,他还是会以多种方式回来干的。
 
  他虽不应当经纪人了,那又怎么样呢?米尔肯是个聪
  明人,最精明人的生意人也有求于他。要知道,这些
  人本身就已很了不起了。
 
  要是你向业内人士提起米尔肯,人们总会说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一个实干家和天才,敢想又敢干。但若你向圈外人提起他,你听到的是另一码事。报上的文章、电视上的记录片我们也都看过。那么米尔肯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当我为写这本书搜集素材时,我被告知:由于米尔肯刑期未满,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我将无缘采访他。在这段时间,他不能谈生意。他可以谈他的宠物,谈癌症研究,科技应用于教育,就是不准谈生意。米尔肯最喜欢曲话题就是他的债券业,但是人们对我说,生意的事一个字也不能提。
 
  从“男子汉”的平常意义上看,米尔肯绝对不是个男子汉,杰西·科恩布鲁能在《高度机密》一书中写道:
 
  米尔肯有一种气韵,令人耳目一新。要是你找他
  咨询一种债券,他会给你分析利弊,然后,以绅士般
  的风度让你自己拿主意。
 
  初来乍到的米尔肯并不为公司里的交易员所欢迎。米尔肯所在的德雷克斯公司的雇员均为WASP(盎格鲁一撒克逊裔白人新教徒,居美国中上阶层——译注),而他是犹太人。米尔肯始终未融入公司,直到德雷克斯与伯尔曼公司合并后才有所改观。他在角落里买卖着别人都不想干的债券。毕竟米尔肯独具慧眼,工作勤奋。他跟交易所里的其他同事不同,天天都回家陪着妻儿,早上来得比任何人都早。他处事方式也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觉得他讳莫如深,直到他开始赚钱才让人刮目相看。这是证券交易界,当你开始为公司赚钱时,你就算入门了。
 
  米尔肯是这样自己评价自己的:
 
  从小我就爱跟父亲一道出差,我父亲是个会计兼
  律师。刚开始时,我只是帮他提公文包,搞搞文字工
   作,我喜欢同数字打交道。到了后来,我不仅要将支
  票分门别类,我还要做银行对账及会计报表的初稿。
 
  作为回报,我能问他一些问题。我父亲是那种听信广
  告的人,他的委托人也跟他差不多。“你为什么要做
  这种生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做?”,“你从哪弄
  钱?”,“你有多少雇员”,“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人?”,
  “你的供应商是谁”’ “谁是你的客户?”“为什么他们
  会来找你?”这些问题就是我接受财经教育的开端。
 
  克里斯·安德森当时是德雷克斯公司的一名投资银行家。他说,当米尔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从事高回报率债券交易时,根本没有什么分析报告,没有现成研究结果及统计数据可供参考。克里斯跟我讲了米尔肯当时是如何起步的:
 
  米尔肯成了中心, 当然, 他还是知之甚少。于
  是,米尔肯虚心向人请教,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什
  么都学。这样,他通过站在买方立场上看待问题,建
  立起了自己的客户网, 了解客户的需求。米尔肯逐渐
  掌握了分析工具,并开始明白业内人士的见解。这才
  是真正的知识的核心。我们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结构分
  析的基本知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如此。
 
  当米尔肯还在沃顿商学院读书时,他就被垃圾债券深深吸引。读了布拉德多克·希克曼在40和50年代写的那些研究报告,他迷上了“坠落天使”,那些在投资等级以下,但又有高回报率的公司债券。1973年,米尔肯开始为德雷克斯公司买卖垃圾债券。其基本假设是:债券的信用等级越低,其违约后投资者得到的回报越高。希克曼发现从本世纪初到二战期间,情况一直未变。米尔肯从二战后的年代开始搞这种债券,情况依然一点都未变。二战后,许多监管措施付诸实践,意在保护投资者不因企业破产及拖欠债券而遭到损失。
 
  安德森作了进一步解释,道出其中的关系:
 
  最好的例子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它想破产,但
  政府不准。尽管这支票已低于投资等级,但人们仍在
  买卖这只票,公司还是不得破产。于是,出现了什么
  情况呢?差价加大了,谁低价买进,谁就能赚钱。这
  个道理在经济生活中多次被证实。公司越大,越不容
  易破产。
 
  1974年信用紧缩,刹那间,许多基金的投资组合中都出现了被债券评级机构认为是低信誉的债券。第一投资者基金手上就有一大堆这种债券,急于想出手,因为这些债券会影响基金的质量形象。他们找遍了华尔街也没有人要买这些债券。只有米尔肯例外。于是,第一投资基金求助于米尔肯。后来人人都找米尔肯,整个华尔街都来找他。因为他们都不想沾上低等级债券。
 
  米尔肯在研究了第一投资者基金的投资组合后,对基金经理讲:你们不应把这些债券卖掉,相反,应专营这些高回报债券。米尔肯让第一投资基金相信:既然基金是以高回报为口号招揽客户,若将高回报率的债券抛掉,基金的效益会下降。基金接受了他的观点,从1974年一1976连续三年,该基金为全美业绩最佳的基金。第一投资者基金的销售量大增。德雷克斯公司也因参与其中而声名远扬。此后,有7家基金开始经营垃圾债券业务,德雷克斯公司参与了其中5家的活动。
 
  米尔肯成了经营高回报率债券交易的焦点。这时,他已锤炼出了准确判断买主身份的本领。这种技能使他建立起了一个庞大得惊人的客户网。安德森讲,这时他们碰到了一个新问题:
 
  到了70年代末,我们已使这种高回报债券市场
  十分抢手。你再也不能仅仅靠自然灾害来创造高回报
  债券了。到那时,我们手头有大量基金等着购买高回
  报债券。若企业再不出现信用危机和债务危机,我们
  也就没有足够的高回报债券供应客户。
 
  于是,我们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与其坐等公司
  信誉滑坡,信用降级,我们不如自己去找那些正在发
  展的公司。若你放债给他们,他们的信用同那些发高
  回报债券的公司差不多,但他们是欣欣向荣,不是每
  况愈下。如果一家公司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债券
  质量就比那种效益下滑、拼命减亏的公司的债券好得
  多。于是,我们开始创建高回报债券包销市场。
 
  新市场就这样诞生了,德雷克斯公司一头扎进去,搜索那些没有达到投资等级标准或是被其他证券公司拒之门外的公司,还有那些风险很大的小公司,这些公司从未想到过自己能利用华尔街的资本。
 
  在德雷克斯公司这样做之前, 已有别的公司涉足这个行业,其中一个是莱曼兄弟公司。1977年,莱曼兄弟公司为札巴塔石油公司与泛美航空公司公司包销了高回报债券。这两家公司都是莱曼兄弟公司的客户,当时都经营困难。安德森回忆说,他们处理债券的方式让我着实吃惊:
 
  莱曼兄弟公司应该占有这个市场,有利条件都在
  他们那边。他们应是老大,但是,在包销札巴塔石油
  公司的债券后,却没有在二级市场上给予它们足够的
  支持,原因出在莱曼兄弟公司不愿拿自己的资金去冒
  险。很快,这些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等级下跌。后来我
  还听人说,合伙人开始相互指责。莱曼兄弟公司也就
  退出了市场。但是继莱曼兄弟公司之后,第二个本应
  是贝尔·斯特恩斯公司。多年来,我问自己:他们究
  竟是怎么搞的?他们应当有市场,但他们从来没有真
  正干好过。天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错过了机会。
 
  我们便接着开始创造这个市场。从一开始,米尔肯就
  控制了这个无人能跟他的卓越交易与推销本领相匹敌
  的市场。由于有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德雷克斯公司
  给予米尔肯包销支持。市场上每个人都抢540家上了
  投资等级的公司,剩下了21000家上市公司,年收入
  均超过3500万美元,但就是不能发行债券。1977年
  到1987年的10年间,米尔肯筹集到了930亿美元,
  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上的份额增长到了
  2000亿美元。
 
  米尔肯是怎样白手起家创建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呢?几乎没有人从事无等级或等级不够的高回报债券交易。别说你想买这些债券,就是打听一下它的价格都十分困难,因为这些是没人要的债券。米尔肯找到了愿意买的人。这些人并非是传统的买主。米尔肯找到了这些人,这些人成了他的委托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这些人变成高回报债券的发行人。米尔肯向高回报互助基金说明了买这些债券的好处。同那些注重短期效益的传统债券交易相反,米尔肯真正搞透了这些公司,把他们的高回报债券捧成是值得拥有的“所有权债券”。他宣布说,这些债券在利率风险很大的时期反倒能保持稳定,因为其回报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相连,而不是同利率挂钩。米尔肯认为购买高回报债券比买股票或是买有信用等级的公司的债券风险更小,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下跌,或行情剧烈动荡的时候更是如此。
 
  米尔肯把购买高回报债券看成是新兴公司,甚至是高风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条途径,这些公司通常被排斥于华尔街之外。向新兴工业融资,促进其发展,人们将这一功劳归于米尔肯,如光纤业与移动通讯业的发展就得益于他的努力。他对麦克劳移动通讯公司创建人克莱格·麦克劳和cNN老总特德·特纳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米尔肯还帮助过MCI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1963年,仅靠3000美元起家。后来,这家公司成了打破AT&T对长途电话市场的垄断。MCI的比尔·麦克劳恩曾这样讲:
 
  MCI向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发出了挑战,这是一
  家受政府保护的垄断公司。我们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宋
  自政府的阻力或者AT&T的垄断地位, 而是缺乏资
  金。当我们起家时,新兴公司可从风险资本公司那里
  获得最初的一部分资金,但当这些公司想大展鸿图
  时,他们的选择就极为有限了。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
  及金融机构不信得如何向新兴的发展公司融资。
 
  米尔肯后来筹得了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令大卫击败歌利亚的梦想成真。当然,米尔肯也从中大捞了一笔。米尔肯在投资之前问这些私营老板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希望—与梦想是十十么?”
  听起来真是不错。可是为什么后来公众认为垃圾债券有害呢?可能是因为在80年代中期,垃圾债券被大量用于兼并。然而,《垃圾债券》一书的作者格兰·雅戈讲道:
 
  尽管人们后来的认识与报道与之相反,但是在兼
   并中,高回报债券从来就未主要用于敌意目的公司兼
  并。1980—1886年间共发行了1100种高回报债券,
  仅有不到3%被用于出于敌意目的交易。
 
  那么,企业是如何使用发行这种债券所得到的钱呢?从1980一1886年间,73.7%的资金被用于业务发展,21.9%用于收购,可见没有多少钱是拿去搞兼并的。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主要是那些被频频曝光的大公司干的。雅戈接着写道:
 
  米尔肯最初不赞成在兼并市场上发展,但他的同
  事鼓动他这么干,这些人认为这将是垃圾债券的新增
  长点。
 
  1984年,兼并数额大得惊人,并购风潮席卷大地。德雷克斯公司当然也不甘落后。正是从米尔肯的垃圾债券合同中.信赖保险公司和快速一美国公司等企业大得好处。德雷克斯公司创立了垃圾债券包销业务。
 
  1984年,德雷克斯公司为金块赌场公司包销了债券。1985年,又在皮肯斯向昂诺科公司投标过程中包销了债券。德雷克斯公司一口气干了许多笔买卖,一直干到1986年。那一年,鲍斯凯被定有罪,为了得到宽大处理,他把米尔肯也供了出来。1990年,米尔肯承认犯了六项重罪,但没有哪样跟内部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受贿有关,这些都是鲍斯凯的罪名。米尔肯的罪名都是没有先例的,以前也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些罪名受指控:他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认罪后,米尔肯被判罚2亿美元。民审赔偿金额为5亿美元,向政府纳税4亿美元。米尔肯虽被判10年监禁,但他只在监狱里呆了两年。
 
  1989年,《华尔街日报》评论道:“米尔肯是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他被《生活》杂志评选为改变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身为一名交易商,米尔肯开创并占领了整个垃圾债券业。
 
  米尔肯的新构思什么?其中之一就是搞房地产。米尔肯与台伙人一起,在全球共投资了10亿美元。他讲道:先把房地产包装一下,再分成股票,卖给机构投资者。这样一来,这些机构就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防范风险。这种证券很容易买卖,很快就能有一个新的资本市场。
 
  米尔肯评论自己说:
 
  我认为获取资本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首要因素。我
  相信,80年代过去后,我们会发现很多关于资本市
  场的概念都被人们误解了,其结果是,我们制定了许
  多法律条款,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