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三节 市场游泳,自教育方
索罗斯怎样打发日子呢?
典型的一天是从上午八点或八点半开始。他整天开会或不开会,但是,在任何时候,他
的公司经理们都可以自由进出,谈谈投资股份的问题。
索罗斯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他和公司经理们个人交谈。他讨厌开会。有时,听了某
位经理的想法,索罗斯可能会提议他或她给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人打电话。从1984年到
1988年与索罗斯共事的阿兰·拉裴尔说:“如果你喜欢某一件事情,他会让你同另一位不
喜欢这件事情的人谈谈。他总希望保持一种理智的摩擦。他会对一项投资的股份仔细思考。
你也不得不对此思考、思考、再思考。情况变化了,价格变化了,事情变化了,作为一个公
司经理,对一项投资你不得不从总体上再三思考。”
接下来,可能会有这样一段对话。
拉裴尔可能会对他说:“这项投资比例已经算出总数。“
索罗斯:“你认为应该抛售一些吗?”
拉裴尔:“不是。”
索罗斯:“你想更多买一些吗?”
前前后后地,又得重新审视这个比例。
拉裴尔说:“索罗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把握问题的要害。然后,他会看看表格说行
吧。”
当做出决定的时机成熟,他思考的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
像拉裴尔和一些的公司经理一一: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通过索罗斯,小量的股份,例如
说500万美元,可以不经过索罗斯而直接建立。
拉裴尔说:“不过,和索罗斯去谈话,一定要真正对你有利,因为他太精明了。”
对索罗斯来说,他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补偿性自救的技巧。自救作为一种实践经历,
可能难于理解,但对于索罗斯来说,有助于说明他的成就。例如,在《点石成金》中他写
道:“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训。很幸运的是,
我的父亲有根高的自救技巧,作为一名战争逃犯,他在俄国革命中幸免于难。”
在同一本书中、接下来他谈到了要建立一个套头交易公司,最大限度地检测他的自救本
领,“这种杠杆作用装置如果运行良好,就会产生奇妙的结果。但如果事情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就会惨遭失败。最难判断的是什么程度的风险是安全的。没有什么整体的行之有效的衡
量标准,每一种情况都必须根据它自身的是非曲直来判别。而最终的分析,你必须依据你自
救的本能。”
采取本能的自救行动的一个例子,发生在1987年10月股票市场的那场大灾难。根据事
后的检讨,索罗斯退出一些项目投资股份为时尚早。但是,在詹姆士·马龟兹看来,乔
治·索罗斯放弃战斗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战斗。当索罗斯由于过早退出蒙受巨大损失时,他
却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对于许多人来说,接受这样一种后果是十分艰难的,”马龟
兹说,“然而,索罗斯却能够做到,因为他坚信他能够弥补这些损失。当然他也做到了,
1987年之后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我认为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