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五节 全融终结者

    尽管身材矮小,索罗斯看上去体魄强壮,像名运动员。他的头发很短,略带波浪,戴着
一副金丝边眼镜。有人说他看上去像位经济学教授,或是滑雪教员。他英语说得十分地道,
尽管略带一丝匈牙利口音。一位作者曾如此描述他:“双眉微蹩,下额瘦削,嘴唇很薄,身
材魁梧,极富热情。头发很短,声音平板而略显沙哑……”

    于是,人们以为他是个粗俗的人,而且惊奇地发现他与别人毫无二致。《监护人》上曾
写道:“他看上去并不凶,样子平和,略带匈牙利口音,一派欧洲显贵的气度。前额上的皱
纹,是在商场上冥思苦想留下的岁月印痕,亦显露出他极为推崇的学者风范。”        《观察
家》的一位作者认为索罗斯极具欧洲人的气质。“他体魄强壮,气度优雅,带着抹不掉的贵
族气息和不温不火的奥地利及匈牙利中层社会的态度。早期,人们很容易地把他想象成这
样:坐在维也纳一个古老的咖啡厅中,一边吸着摩卡咖啡,一边与托洛茨基下棋。”

    英国报纸《独立者》给予索罗斯如下评论:“他不是80年代上演的有关华尔街影片中
那个完美无暇的戈登·格科。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可能是由于他坚持不懈地打
网球,并对纽约所提供给极其富有的人们的那种奢华的生活方式缺少好感。他既不吸烟,也
不饮酒,对食物的口胃也是中等。他看上去更像一位治学严谨、不修边幅的中欧国家的教
授。”

    到了70年代未80年代初,索罗斯深深感到投资带来的痛苦。这种源于投资增长的方式
远远超出他想象的控制范围。

    然而,他是一个能逢凶化吉的幸运者。他继承了父亲的这种技能,并在二战中于1944
年在布达佩所为了躲避纳粹使用过这种技能。在金融市场中,求生有时意味着能迅速撤退。
在80年代初期,索罗斯就是这样做的,他采取低调态度,他让别人管理基金会。

    然后,他做最终的决定。他希望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投资上的成功。
他不是享乐主义者,所以金钱能带给他的东西是有限的。他想把钱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因为
他无需征得家人或董事会的同意,因此一旦他决定如何用钱,他就可以径直地去做,把钱投
出去。

    这种自由与权利,使他能够充分细致地考虑自己的决定。最后,他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
策,首先在东欧,然后在前苏联投资,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索罗斯离开匈牙利己有数十年之久,因为他不愿遵循统治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这种思
绪壮大于东欧与苏联的“闭塞”国家冒犯了他的原则,因为他深深笃信美国与西欧的政治自
由与经济自由。

    通常一些西方政府,有时是一些私人基金会,妄图在这些国家造成凹痕。然而,西方从
来没有人想过要引起如此深远的变化。

    索罗斯认为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挑战。正如他教自己在投资上所作的一样,他将缓慢起
步,认真监察整个过程,谨慎地运用资金。他希望——这是个长远的希望——能开启这些闭
塞国家的大门。

    他想利用自己的金融资产,在东欧及苏联的民众中制造影响,要产生影响且不引起怀疑
很难做到,要赢得政治权威人士同意他的作法也许并非不可能。然而,他想试一试。

    事实上,1979年在南非他就开始了援助行动,只是最终功亏一赘。然后他转向东欧,
于1984年在匈牙利建立了一个根据地。后来,他分别在东欧的其他地方和苏联也建立了自
己的根据地。

    刚刚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地方站住脚,有点成绩,这些国家政府的怀疑与敌意便纷至沓
来,尽管后来索罗斯的基金会非常火爆。到叨年代中期,他为这些基金会捐赠了几亿美元。
在1992年和1993年,索罗斯捐购了5亿美元,并承诺再捐赠5亿美元。1993年,他给俄
罗斯的捐款比许多西方政府还多,虽然他曾声称那里的形势是“灾难性”的。

    乔治·索罗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已经变成了乔治·索罗斯一一一世界最大的
慈善家。

    从多瑙河到乌拉尔,他成了西方最重要的私人捐赠者。许多人赞誉他是圣人,债世疾俗
者骂他是入侵者。最终,索罗斯找到了一个方法以示区别,既赢得了尊敬,又在华尔街与伦
敦之外成绩斐然。

    旨在打开阔塞国家的慈善行为带给他的满足感,远远超出了积蓄财富本身。同样也带给
他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他喜欢出风头——确实,他渴望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他有兴趣让全
世界知道,他不仅仅只是一位罕见的巨宫。

    然而,索罗斯并没有完全满足,因为他知道公众希望他透露投资过程中的秘密。他想出
风头,但只想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他想尽可能保持住他的个人隐私,但他的形象太高大
了,他的业绩太丰厚,他涉及的范围太广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