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第十六章:大师的风采—在华尔街冲浪的中国人


  在风高浪急的华尔街,华人利用与生俱来的勤奋刻苦的素质已经逐渐站稳脚根,在加拿大多伦多明道银行美国证券公司经营负责管理可转化债券对冲基金的黎彦修就是其中的一位。提起对冲基金,许多人“谈虎色变”。正是因为对冲基金的兴风作浪,让世人瞩目的“亚洲五小虎”差点变成了“五只病猫”。其实,对冲基金种类繁多,除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外汇对冲基金外,还有各种债券对冲基金等。这些基金并不靠冲垮他国货币体系发大财,而是专注于某一公司的运作进行买空卖空,大获其利。黎彦修经营的可转化债券对冲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种。
   
      
交易一线让黎彦修的利润提成超过了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美林公司任职的朱煜博士说,论职位,黎彦修相当于部门经理,这在华尔街的华人圈子里也能找出几位,但如把个人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志,黎彦修则是名副其实的成功者,他每年的利润提成恐怕让许多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望尘莫及。
  
  黎彦修成功的关键是他的自信,而他的自信来自于他扎实的数学、统计及金融理论功底。1991年他初到美林集团时,主要做交易模型设计工作。而交易员们对这些身居二线的研究分析师们不以为然。黎彦修说:“这些人高高在上,高兴的时候与你搭讪,而情绪不好时懒得理你。可我心里在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是中国最好的学生,在美国读最好的学校,我的数理知识也是最好的。我没有什么地方不如你们。只不过,我没有机会在交易员的位置上,否则我会干得比你们更好。”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他的才能在金融衍生物交易方面逐渐显露出来,两年后黎彦修如愿坐上了交易员的席位。
  
  黎彦修说,自己走上华尔街的商道,与自己的经历不无关系。他60年代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郊的农村家庭。父亲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刺激而住进了精神病院,在他人生的30多年间,无法与父亲交流,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直到父亲三年前去世。在饥肠辘辘的贫困岁月里,母亲教导他:一是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做;二是即使饿死也不要去偷。而这些教诲对他后来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说,做交易员要有自己的设想、假设和判断,绝对不能人云亦云。
  
  黎彦修说,自己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来自于他的姐姐。姐姐比他大18岁,从农村跑到城市当了工人,之后又考上大学,这种极富进取性的性格对黎彦修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黎彦修所学的专业越来越实用
  
  在把陈景润作为楷模的年代里,姐姐希望弟弟将来成为一个数学家。1988年黎彦修来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攻读统计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改攻金融专业。
  
  黎彦修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逐步认识到,仅仅当一个数学家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打好经济基础。为此,他学的专业也越来越实用,后来又从金融博士改学MBA。1991年黎彦修第一次离开校门,来到美林集团实习,他本打算到华尔街看一看,实习一段时间找找感觉,然后再回学校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可一旦他踏上华尔街这条路,就再也没有回头。
  
  
  在美林任职四年之后,黎彦修跳槽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多明道银行美国证券公司工作。黎彦修说,这家银行名气虽比美林小,但是给我开出的价码却是诱人的:一是公司让我独立管理一部分资金,凭自己的本事赚钱;二是年底结算时利润分成标准为7∶1。他介绍说,可转化债券是介于债券与股票之间的衍生物。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有人追求高风险,有人追求适度增值。而可转化债券则把风险和回报适当加以平衡。例如,刚刚被列入道—琼斯指数的美国家庭仓储公司发行一种五年期可转化债券,利率仅为3%,但因与公司股票相挂钩,这个公司的股票涨了三倍,投资人获利颇丰。而另一家经营汽车零件的公司,搞起了大型赛马场,这说明公司高层领导已经缺乏一致、明确的经营战略,所以他及时放空这个公司的股票,果然这个公司的股票从60多美元降到最近的40多美元。
  
  像其他任何衍生物交易一样,可转化债券业务也充满了许多风险。黎彦修的宝并不总是能够押对。去年亚洲深陷金融危机带动美国整个股市下跌,他去年头三个月赚得的钱在后半年全赔了进去。可今年他的表现相当出色,赢利高达50%,其利润分成比首席执行官还要高,这让公司高层犯了难,也给他自己出了道难题。按照华尔街的通常做法,公司在这个时候很可能提拔他任高级副总裁,进入公司高层领导行列,从而拿管理层的固定工资和奖金,而不再执行利润分成的标准。可他当年就是冲着利润分成的优惠条件而来的,拿点固定收入于心不甘。

  
  钱赚多了,也是个难题,下一步该怎么办?在跳槽盛行的华尔街,黎彦修也遇到了成功后的苦恼.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