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期货操盘手》操盘成功的秘诀

 

 

烫手的机遇
  
   机遇是什么?就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你打破常规,改变常态,让你跳跃式前进。然而,跳跃虽然快,却不稳,跳不好就要摔跤。机遇当前,我们总是爱把结果往好的方面想,却不愿意相信,任何改变都是一种风险。
   机遇不是那么好抓住的。
   1997年,为了借壳上市,斥资1个多亿入主国嘉实业的和德集团,在市场上曾经是一个辉煌的神话。
   和德的创始人毕福君,80年代初在部队服役时开始承包养虾场,后来做虾产品加工和出口,再做饲料鱼粉进口生意,花了差不多十年,因为一笔偶然的鱼粉保险赔偿交易,才有了1000万的原始积累。
  90年代初,毕福君继续做虾和鱼粉,几年下来,天时地利人和,到1993年,他就有了3个亿的资产。
   接着是扩张鱼粉生意,以低价打开市场,又是几年下来,竟做成了“饲料大亨”, 销量每年都以将近一倍的速度翻升。到1998年,和德已经成为世界上公司进出口鱼粉贸易量最大的企业,在国内饲料的销售中所占的份额也达到了85\%的垄断地位。
   此时,他的资产达到30个亿。
   和德在最鼎盛的时期曾经一个月就到账3.6亿元的现金汇票,全年的现金流量达到几十个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最发愁的事情是每天这么多的钱存在哪里。
   钱多了就不再是钱,必须投资。当时投资的热点是高科技,高科技是时代的最大机遇。
   从1996年开始,毕福君开始接触网络,言必称网络,开口就是比尔·盖茨。不久机会来了,毕福君想尽种种办法接触到国嘉实业,1997年11月和德集团斥资1个多亿,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国嘉实业。借壳上市,梦想成真,一个传统的饲料进出口企业,摇身一变,成了高科技信息产业,全面向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电子商务进军。
   遗憾的是,高科技的概念虽然时髦,但任何生意的实质都是要赚钱的,毕福君并没有从高科技身上找到赚钱的路子。
  此后,和德领导下的国嘉,没有开发出一个赚钱的软件,所谓B2B业务,一个被称为“蛋白饲料在线交易系统”的,不过就是把和德已经完成的贸易单据再重新输入电脑,在系统上过一遍,就成了电子商务。
   钱虽然没赚到,开支却巨增,既然做了高科技,就要像个高科技,没有形象是不行了。公司搬到了北京最昂贵的地段王府井,新东安大厦一租就是5000平米。高薪招聘,广告轰炸,凡是当时流行的烧钱方法,他都试了,结果都是赔钱买吆喝。
   赚钱还得靠鱼粉,而此时的鱼粉已不是重要的事情,心不在焉,自然每况愈下,赚来的一点利润远远不够填补“高科技”的亏空。屡屡从“鱼粉”抽血,最后终于是连鱼粉生意本身也难以为继。和德彻底的垮掉了。
   1999年开始,追讨货款的人已经开始在和德集团定点上班,毕福君为了躲避接踵而来的官司,把和德惟一的法人代表“毕福君”,改成一个谁也不认识的“赵墨朝”,之后便不知去向。
   2001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准备拍卖和德的公寓抵债,在公寓清理现场,遇到一位五六十岁的公寓看门人,法院执行人员同意他暂时留住,继续看门,并请他签字。这位员工大笔一挥,写下“赵墨朝”三个字。法官恍然大悟,“你就是法人代表赵墨朝?我们已经找你很久了!”赵墨朝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毕福君,从白手起家到1000万,花了近十年;从1000万到3个亿花了三四年;从3个亿到30个亿,仅仅用了四五年。然而,从30个亿到一名不文,其间只有二三年!
   如果不是那个让他进军高科技的机遇,如果不是他有那样强烈的扩张野心,如果他能在轻车熟路的生意上多定定心,不知道现在的和德集团,现在的毕福君会是什么样子。
   毕福君曾经因为抓住机遇而发达,最终又因抓住机遇而落败,人生的变幻起伏,达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抓住机遇”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当整个社会充斥这个词的时候,就象一个刚刚走出荒漠的行者,饥渴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机遇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机遇本生就是祸福相生的,机遇一旦被抓住,战车就启动起来,不可逆转。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前景却受着未知因素的影响,很难判定。所以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降临,每次机遇都是一次生死关头。
   有个哲人说得好:重要的不是决定要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面对每一次机遇,不妨喘几口大气,等心情平和了,再冷静的想想,抓还是不抓,怎么去抓,这样至少可以让你抓到以后,不那么烫手。


[关闭窗口]